赢博体育10月1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介绍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乔云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处处长张根喜,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王坚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在我国生态安全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区以大兴安岭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为“生态脊梁”,两侧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沙地、沙漠、河流、湖泊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为做好“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工作,按照自治区“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要求,自治区林草局及时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起草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习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科学谋划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政策举措。期间多次召开起草工作协调会,认真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并与国家《“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内蒙古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1-2035年)》相关内容进行了衔接。2021年8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对《规划》内容进行了研究。修改完善后于9月8日通过了政府常务会审议。2021年9月21日该《规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50万亩。全区森林草原质量明显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初见成效,荒漠化防治持续深入,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赢博体育,生态总体状况进一步好转,局部恶化趋势基本控制,林长制有效推进,林草支撑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林草产业富民惠民成效显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架构基本形成。
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三区四带”发展格局,全面考虑全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与相关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衔接,确立了构建“一线一区两带”的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总体布局。“一线”就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主要山脉构成的生态安全屏障“脊梁”和“骨架”,“一区两带”就是黄河重点生态区、大兴安岭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三大战略空间,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规划》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经营。将天然林和公益林纳入统一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把全部天然林都保护起来。通过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稳步增长。全面保护天然草原。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认真执行“三区管控”要求,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严禁随意改变草原用途。全面保护自然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加大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等重要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严格保护荒漠天然林草植被,加强重点区域保护,提升封禁保护质量。进一步推进沙漠绿洲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绿洲生态承载力。二是加快林草生态修复。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持续推进林草植被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深入推进村庄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强退化草原修复。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不同程度退化、沙化的草原进行分类治理,重点对退化放牧场、退化打草场、严重沙化草原开展综合治理,促进草原生态修复。科学开展防沙治沙。提高科学治沙能力,对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进行集中治理,对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加强保护,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对土地沙化严重的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开展系统治理,为沙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呼伦贝尔、贺兰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进行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推进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解决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区破碎和孤岛化问题,实施长期保护。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调查和科学研究。推进自然公园建设。维护自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地质遗迹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发掘重要自然空间的生态、文化、美学和科研价值。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持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保护和传承草原文化,提升草原自然公园文化底蕴。全面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生境),修复和提升物种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探索创新保护体制与机制。四是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林草产品和生态服务示范基地,推动林草产业规模总量不断增加,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加快新型林草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效益型现代林草产业体系。五是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欠发达地区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开展林草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管护,吸纳更多低收入人口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持续确保生态护林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退耕还林涉及低收入人口各项政策精准到位。做好林草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加大林草科技支撑力度,走高质量巩固拓展生态脱贫道路。六是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林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进林草品种创新,保障林草种苗供给,提高良种使用率。提升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草火灾预防和灾害处置能力。强化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防范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推进社会化防治、绿色防治和联防联治,着力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检疫执法、有害生物应急处置赢博体育、支撑保障等能力。提高林草科技支撑能力。实施林草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加强基层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林草管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构建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形成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
《规划》共谋划了八大重点工程。一是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二是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三是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四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五是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六是林草种业建设工程。七是林草产业建设工程。八是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举措,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事业作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战场,我们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打造祖国北方万里绿色长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央广网内蒙古站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
张根喜:“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林草生态系统功能,推动我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建设美丽内蒙古提供生态保障。“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按照“十四五”林草保护发展规划,围绕“一线一区两带”总体布局,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自然恢复、系统修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赢博体育。一是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和植被分布规律,科学配置林草植被,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模式,乔灌草结合,封飞造结合。二是大力推广使用耐干旱、低耗水乡土树种、良种壮苗,积极营造混交林,探索低密度造林、增加灌木栽植比例,全面提高造林质量。三是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和身边增绿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生态修复的内容和形式。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任务4300万亩。
二、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一是对已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加大荒漠植被保护力度,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巩固建设成果。二是对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在全面保护荒漠植被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进行规模化集中治理,提高沙区综合植被盖度。三是对沙化严重,暂不宜治理的沙化土地,要优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布局,扩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规模,提升封禁保护质量,促进沙区植被恢复。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650万亩。
三、加大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力度。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域治理。一是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加强封山育林,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北方防沙带以保护原生植被为重点,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以灌草为主、乔灌草合理配置,建设沙漠锁边防风固沙体系,控制沙漠扩展,增强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三是在东北森林带加大天然林保护修复力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构建稳定高效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国土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国土绿化任务和成果要落到山头地块、落到图斑、落到数据库。二是建立完善国土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新造幼林地的封山育林、抚育管护,加大中幼林抚育、灌木林平茬复壮、退化林修复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三是加大科学绿化监督检查,强化履职尽责考核,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四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制定我区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科学评价国土绿化成效,提升国土绿化状况监测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施动态管理。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的具体目标,请问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王坚:《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已经印发,十四五末期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以上作为一项重要的预期性指标,被纳入林草保护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为确保全面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合理划定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科学核定适宜载畜量,草畜平衡监测从按“畜”评价,向“草”、“畜”双指标评价转变。构建草原网络感知系统,积极推进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建立,实现草原网格化监管。
二是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对生态红线内草原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落实最严格的草原征占用管控制度,按照生态红线内草原、基本草原和一般草原,实行差异化用途管控,严格管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守草原生态保护底线。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探索创新草原保护新机制。在积极建设好现有的14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着力创建以“敕勒川草原”“额仑草原”为代表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群,进一步拓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新阵地,实行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
一是实施好国家草原修复工程。严格按照“规划”中的分区要求,科学安排国家重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封育、飞播、免耕补播、切根施肥、破损草原植被重建等技术措施,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物多样性。
二是坚持分区实策。在北方防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草场,坚持以水定绿,采取灌草结合恢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大兴安岭森林带,保留林缘草地,稳定林地、草地镶嵌分布的复合生态系统。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巩固生态治理成果。优先选用适宜的乡土草种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三是适度发展人工饲草地。按照量水而行的要求在水热条件允许的地区,利用农闲田、退耕还草地、饲草料地等土地资源,开展人工草地建设,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支持暖棚、贮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天然草原的依赖。
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日常调查,结合“3S”“5G”“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摸清全区草原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危害面积、危害程度、空间分布等情况,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密切关注冬奥会毗邻旗县鼠虫危害情况和发展动态,完善草原生物灾害应急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库,备足应急防控物资。创新推广应用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扎实推进绿色防控、社会化防控和联防联控,切实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加大毒害草防控力度,严防刺萼龙葵和少花蒺藜草等外来物种入侵。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科技项目,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展草原保护修复重大问题研究,尽快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生态系统重建、智慧草原建设、草原碳汇方法学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植被恢复、有害生物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工作。加强草原重点实验室、长期科研基地、野外科学观测站、创新联盟和固定监测点等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推用协调机制,推动草原生态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
中文域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务联系电话关于防范仿冒网站风险的提示
最新发布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介绍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发布日期:2021-10-14 15:29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朗读
10月1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介绍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乔云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处处长张根喜,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王坚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在我国生态安全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区以大兴安岭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为“生态脊梁”,两侧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沙地、沙漠、河流、湖泊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为做好“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工作,按照自治区“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要求,自治区林草局及时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起草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习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科学谋划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政策举措。期间多次召开起草工作协调会,认真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并与国家《“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内蒙古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1-2035年)》相关内容进行了衔接。2021年8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对《规划》内容进行了研究。修改完善后于9月8日通过了政府常务会审议。2021年9月21日该《规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50万亩。全区森林草原质量明显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初见成效,荒漠化防治持续深入,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总体状况进一步好转,局部恶化趋势基本控制,林长制有效推进,林草支撑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林草产业富民惠民成效显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架构基本形成。
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三区四带”发展格局,全面考虑全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与相关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衔接,确立了构建“一线一区两带”的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总体布局。“一线”就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主要山脉构成的生态安全屏障“脊梁”和“骨架”,“一区两带”就是黄河重点生态区、大兴安岭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三大战略空间,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规划》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经营。将天然林和公益林纳入统一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把全部天然林都保护起来。通过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稳步增长。全面保护天然草原。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认真执行“三区管控”要求,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严禁随意改变草原用途。全面保护自然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加大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等重要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严格保护荒漠天然林草植被,加强重点区域保护,提升封禁保护质量。进一步推进沙漠绿洲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绿洲生态承载力。二是加快林草生态修复。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持续推进林草植被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深入推进村庄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强退化草原修复。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不同程度退化、沙化的草原进行分类治理,重点对退化放牧场、退化打草场、严重沙化草原开展综合治理,促进草原生态修复。科学开展防沙治沙。提高科学治沙能力,对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进行集中治理,对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加强保护,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对土地沙化严重的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开展系统治理,为沙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呼伦贝尔、贺兰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进行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推进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解决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区破碎和孤岛化问题,实施长期保护。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调查和科学研究。推进自然公园建设。维护自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地质遗迹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发掘重要自然空间的生态、文化、美学和科研价值。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持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保护和传承草原文化,提升草原自然公园文化底蕴。全面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生境),修复和提升物种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探索创新保护体制与机制。四是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林草产品和生态服务示范基地,推动林草产业规模总量不断增加,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加快新型林草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效益型现代林草产业体系。五是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欠发达地区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开展林草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管护,吸纳更多低收入人口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持续确保生态护林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退耕还林涉及低收入人口各项政策精准到位。做好林草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加大林草科技支撑力度,走高质量巩固拓展生态脱贫道路。六是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林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进林草品种创新,保障林草种苗供给,提高良种使用率。提升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草火灾预防和灾害处置能力。强化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防范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推进社会化防治、绿色防治和联防联治,着力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检疫执法赢博体育、有害生物应急处置、支撑保障等能力。提高林草科技支撑能力。实施林草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加强基层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林草管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构建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形成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
《规划》共谋划了八大重点工程。一是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二是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三是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四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五是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六是林草种业建设工程。七是林草产业建设工程。八是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举措,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事业作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战场,我们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打造祖国北方万里绿色长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央广网内蒙古站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
张根喜:“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林草生态系统功能,推动我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建设美丽内蒙古提供生态保障。“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按照“十四五”林草保护发展规划,围绕“一线一区两带”总体布局,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自然恢复、系统修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是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和植被分布规律,科学配置林草植被,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模式,乔灌草结合,封飞造结合。二是大力推广使用耐干旱、低耗水乡土树种、良种壮苗,积极营造混交林,探索低密度造林、增加灌木栽植比例,全面提高造林质量。三是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和身边增绿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生态修复的内容和形式。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任务4300万亩。
二、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一是对已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加大荒漠植被保护力度,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巩固建设成果。二是对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在全面保护荒漠植被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进行规模化集中治理,提高沙区综合植被盖度。三是对沙化严重,暂不宜治理的沙化土地,要优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布局,扩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规模,提升封禁保护质量,促进沙区植被恢复。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650万亩。
三、加大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力度。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域治理。一是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加强封山育林,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北方防沙带以保护原生植被为重点,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以灌草为主、乔灌草合理配置,建设沙漠锁边防风固沙体系,控制沙漠扩展,增强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三是在东北森林带加大天然林保护修复力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构建稳定高效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国土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国土绿化任务和成果要落到山头地块、落到图斑、落到数据库。二是建立完善国土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新造幼林地的封山育林、抚育管护,加大中幼林抚育、灌木林平茬复壮、退化林修复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三是加大科学绿化监督检查,强化履职尽责考核,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四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制定我区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科学评价国土绿化成效,提升国土绿化状况监测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施动态管理。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的具体目标,请问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王坚:《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已经印发,十四五末期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以上作为一项重要的预期性指标,被纳入林草保护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为确保全面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合理划定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科学核定适宜载畜量,草畜平衡监测从按“畜”评价,向“草”、“畜”双指标评价转变。构建草原网络感知系统,积极推进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建立,实现草原网格化监管。
二是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对生态红线内草原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落实最严格的草原征占用管控制度,按照生态红线内草原、基本草原和一般草原,实行差异化用途管控,严格管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守草原生态保护底线。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探索创新草原保护新机制。在积极建设好现有的14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着力创建以“敕勒川草原”“额仑草原”为代表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群,进一步拓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新阵地,实行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
一是实施好国家草原修复工程。严格按照“规划”中的分区要求,科学安排国家重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封育、飞播、免耕补播、切根施肥、破损草原植被重建等技术措施,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物多样性。
二是坚持分区实策。在北方防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草场,坚持以水定绿,采取灌草结合恢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大兴安岭森林带,保留林缘草地,稳定林地、草地镶嵌分布的复合生态系统。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巩固生态治理成果。优先选用适宜的乡土草种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三是适度发展人工饲草地。按照量水而行的要求在水热条件允许的地区,利用农闲田、退耕还草地、饲草料地等土地资源,开展人工草地建设,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支持暖棚、贮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天然草原的依赖。
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日常调查,结合“3S”“5G”“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摸清全区草原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危害面积、危害程度、空间分布等情况,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密切关注冬奥会毗邻旗县鼠虫危害情况和发展动态,完善草原生物灾害应急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库,备足应急防控物资。创新推广应用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扎实推进绿色防控、社会化防控和联防联控,切实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加大毒害草防控力度,严防刺萼龙葵和少花蒺藜草等外来物种入侵。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科技项目,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展草原保护修复重大问题研究,尽快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生态系统重建、智慧草原建设、草原碳汇方法学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植被恢复、有害生物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工作。加强草原重点实验室、长期科研基地、野外科学观测站、创新联盟和固定监测点等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推用协调机制,推动草原生态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10月1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介绍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乔云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处处长张根喜,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王坚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在我国生态安全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区以大兴安岭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为“生态脊梁”,两侧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沙地、沙漠、河流、湖泊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为做好“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工作,按照自治区“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要求,自治区林草局及时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起草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习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科学谋划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政策举措。期间多次召开起草工作协调会,认真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并与国家《“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内蒙古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1-2035年)》相关内容进行了衔接。2021年8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对《规划》内容进行了研究。修改完善后于9月8日通过了政府常务会审议。2021年9月21日该《规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50万亩。全区森林草原质量明显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初见成效,荒漠化防治持续深入,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总体状况进一步好转,局部恶化趋势基本控制,林长制有效推进,林草支撑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林草产业富民惠民成效显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架构基本形成。
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三区四带”发展格局,全面考虑全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与相关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衔接,确立了构建“一线一区两带”的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总体布局。“一线”就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主要山脉构成的生态安全屏障“脊梁”和“骨架”,“一区两带”就是黄河重点生态区、大兴安岭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三大战略空间,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规划》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经营。将天然林和公益林纳入统一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把全部天然林都保护起来。通过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稳步增长。全面保护天然草原。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认真执行“三区管控”要求,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严禁随意改变草原用途。全面保护自然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加大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等重要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赢博体育。严格保护荒漠天然林草植被,加强重点区域保护,提升封禁保护质量。进一步推进沙漠绿洲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绿洲生态承载力。二是加快林草生态修复。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持续推进林草植被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深入推进村庄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强退化草原修复。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不同程度退化、沙化的草原进行分类治理,重点对退化放牧场、退化打草场、严重沙化草原开展综合治理,促进草原生态修复。科学开展防沙治沙。提高科学治沙能力,对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进行集中治理,对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加强保护,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对土地沙化严重的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开展系统治理,为沙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呼伦贝尔、贺兰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进行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推进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解决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区破碎和孤岛化问题,实施长期保护。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调查和科学研究。推进自然公园建设。维护自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地质遗迹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发掘重要自然空间的生态、文化、美学和科研价值。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持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保护和传承草原文化,提升草原自然公园文化底蕴。全面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生境),修复和提升物种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探索创新保护体制与机制。四是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林草产品和生态服务示范基地,推动林草产业规模总量不断增加,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加快新型林草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效益型现代林草产业体系。五是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欠发达地区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开展林草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管护,吸纳更多低收入人口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持续确保生态护林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退耕还林涉及低收入人口各项政策精准到位。做好林草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加大林草科技支撑力度,走高质量巩固拓展生态脱贫道路。六是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林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进林草品种创新,保障林草种苗供给,提高良种使用率。提升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草火灾预防和灾害处置能力。强化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防范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推进社会化防治、绿色防治和联防联治,着力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检疫执法、有害生物应急处置、支撑保障等能力。提高林草科技支撑能力。实施林草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加强基层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林草管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构建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形成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
《规划》共谋划了八大重点工程。一是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二是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三是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四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五是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六是林草种业建设工程。七是林草产业建设工程。八是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举措,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事业作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战场,我们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打造祖国北方万里绿色长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央广网内蒙古站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
张根喜:“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林草生态系统功能,推动我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建设美丽内蒙古提供生态保障。“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按照“十四五”林草保护发展规划,围绕“一线一区两带”总体布局,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自然恢复、系统修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是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和植被分布规律,科学配置林草植被,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模式,乔灌草结合,封飞造结合。二是大力推广使用耐干旱、低耗水乡土树种、良种壮苗,积极营造混交林,探索低密度造林、增加灌木栽植比例,全面提高造林质量。三是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和身边增绿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生态修复的内容和形式。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任务4300万亩。
二、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一是对已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加大荒漠植被保护力度,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巩固建设成果。二是对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在全面保护荒漠植被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进行规模化集中治理,提高沙区综合植被盖度。三是对沙化严重,暂不宜治理的沙化土地,要优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布局,扩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规模,提升封禁保护质量,促进沙区植被恢复。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650万亩。
三、加大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力度。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域治理。一是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加强封山育林,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北方防沙带以保护原生植被为重点,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以灌草为主、乔灌草合理配置,建设沙漠锁边防风固沙体系,控制沙漠扩展,增强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三是在东北森林带加大天然林保护修复力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构建稳定高效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国土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国土绿化任务和成果要落到山头地块、落到图斑、落到数据库。二是建立完善国土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新造幼林地的封山育林、抚育管护,加大中幼林抚育、灌木林平茬复壮、退化林修复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三是加大科学绿化监督检查,强化履职尽责考核,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四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制定我区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科学评价国土绿化成效,提升国土绿化状况监测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施动态管理。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的具体目标,请问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王坚:《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已经印发,十四五末期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以上作为一项重要的预期性指标,被纳入林草保护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为确保全面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合理划定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科学核定适宜载畜量,草畜平衡监测从按“畜”评价,向“草”、“畜”双指标评价转变。构建草原网络感知系统,积极推进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建立,实现草原网格化监管。
二是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对生态红线内草原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落实最严格的草原征占用管控制度,按照生态红线内草原、基本草原和一般草原,实行差异化用途管控,严格管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守草原生态保护底线。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探索创新草原保护新机制。在积极建设好现有的14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着力创建以“敕勒川草原”“额仑草原”为代表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群,进一步拓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新阵地,实行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
一是实施好国家草原修复工程。严格按照“规划”中的分区要求,科学安排国家重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封育、飞播、免耕补播、切根施肥、破损草原植被重建等技术措施,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物多样性。
二是坚持分区实策。在北方防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草场,坚持以水定绿,采取灌草结合恢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大兴安岭森林带,保留林缘草地,稳定林地、草地镶嵌分布的复合生态系统。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巩固生态治理成果。优先选用适宜的乡土草种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三是适度发展人工饲草地。按照量水而行的要求在水热条件允许的地区,利用农闲田、退耕还草地、饲草料地等土地资源,开展人工草地建设,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支持暖棚、贮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天然草原的依赖。
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日常调查,结合“3S”“5G”“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摸清全区草原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危害面积、危害程度、空间分布等情况,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密切关注冬奥会毗邻旗县鼠虫危害情况和发展动态,完善草原生物灾害应急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库,备足应急防控物资。创新推广应用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扎实推进绿色防控、社会化防控和联防联控,切实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加大毒害草防控力度,严防刺萼龙葵和少花蒺藜草等外来物种入侵。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科技项目,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展草原保护修复重大问题研究,尽快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生态系统重建、智慧草原建设、草原碳汇方法学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植被恢复、有害生物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工作。加强草原重点实验室、长期科研基地、野外科学观测站、创新联盟和固定监测点等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推用协调机制,推动草原生态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上一篇: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法》政策例行吹风会
下一篇: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